一、项目背景
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核心区,近年来面临城市管理精细化、交通拥堵治理及节能减排等多重挑战。2023年,区政府联合企业启动“智慧路灯+”计划,对全区12条主干道的3000余盏传统路灯进行智能化改造,打造集照明、感知、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物联网节点。
二、解决方案与功能模块
智能照明控制
搭载光感+人体红外传感器,根据环境光照和人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,深夜人车稀少时切换至低功耗模式。
效果:综合节能40%,灯具寿命延长3倍,年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。
环境与交通监测网络
集成PM2.5、温湿度、噪声传感器,实时上传环境数据至城市管理平台。
配备高清摄像头与AI算法,识别占道经营、违章停车、交通事故等事件,联动交警系统自动派单处理。
案例:2024年通过路灯AI识别拥堵源头百+次,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8分钟。
便民服务设施
灯杆搭载5G微基站,热点区域网络速率提升70%。
配备一键报警按钮、USB快充接口及电动汽车充电桩,覆盖学校、医院周边路段。
数据:充电桩日均服务新能源车50辆次,市民满意度调查达92%。
信息交互平台
双屏LED信息牌发布公交到站提醒、应急疏散指引,疫情期间推送核酸检测点排队情况。
支持V2X车路协同,向自动驾驶车辆推送路面结冰、施工等预警信息。
三、运营创新模式
多部门数据融合
路灯数据接入城管、交警、环保等7个部门系统,打破信息孤岛。例如,环保局利用路灯监测数据精准定位扬尘污染源,执法效率提升60%。
市场化运营机制
通过广告屏租赁、充电服务分成等模式,项目实现年运营收入近千万元,5年内可收回智能化改造成本。
四、社会经济效益
管理增效:路灯故障自动报修系统使运维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。
安全提升:校园周边路灯的紧急呼叫功能协助处理走失儿童事件十+起。
五、未来规划
2025年计划拓展无人机停机坪、空气净化等模块,并与城市数字孪生平台深度对接,实现灾害模拟、人流热力图等高级应用。该项目已入选住建部《城市智慧灯杆建设指南》示范案例,为特大型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范本。
智慧路灯项目证明传统市政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城市治理思维的革新。通过“一杆多用”实现资源集约化,打造出24小时在线的城市感知神经末梢,为市民创造安全、便捷、绿色的公共空间。